
南昌起义时他是营长,粟裕是班长
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,有一个人的身份很特殊,他的资历在开国将帅中很靠前,同时更是一位开国元帅的师长,不仅如此,还是开国第一大将粟裕的领导,但是55年授衔的时候他自己仅仅被授了一个少将,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想到了他的名字,他就是袁也烈将军,对于这位将军你了解多少,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位开国将军吧。 袁也烈(1899-1976),湖南洞口人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,国民革命军叶挺部连长、营长、团参谋长、参加了北伐战争、南昌起义和龙州起义。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纵队参谋长、第七军第二十师团长。 袁也烈将军,1899年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金田乡袁家垅(今黄桥镇大卜村)。1906年的时候开始跟随父亲上学读书,日后相继在高沙镇中学、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、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学校就读,多年的读书,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 1924年7月的时候袁也烈奔赴广州,顺利考入桂军军官学校。第二年,也就是1925年,他参加了桂军军校学员起义活动,另外还策动了二百多同学,共同奔赴黄埔军校,并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继续学习,也在这一年加入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。 在黄埔军校毕业后,袁也烈没有下放连队,而是选择了留校任职,在黄埔担任军校政治部干事。大家都知道开国元帅林彪也仅仅是是黄埔军校四期生,作为四期的学弟,林彪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,袁也烈将军还担任过他的教官。袁也烈对于林彪的评价很简单:话不多,印象并不怎么很深。 后来,袁也烈也跟随叶挺的独立团,一起参加了北伐革命,历任连长、营长。在南昌起义的时候,袁也烈正在叶挺的部队里担任营长一职(24师72团3营营长),此时的林彪还是一个连长,粟裕还只是一个班长,都是袁也烈将军的部下,谁也没想到,他们二人日后的成就会远超这位上司。 南昌起义失败后,袁也烈将军被党中央派遣到广西龙州开展革命工作,并且任团参谋长,兼任一营营长之职,而后也参与指挥了龙州起义。不幸的是,在1931年的时候,袁也烈将军在广东乳源县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,随后赴上海养伤,不料被英国巡捕抓住,关进了牢房,这一关就是五年。 1936年出狱后,他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党组织,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,党组织决定恢复他的党员的身份。1937年,也就是第二年,袁也烈与徐向前一起到山东展开革命工作,主要是对石友三的部队做统一战线的工作。在1942年的时候,袁也烈将军已经相继担任了山东省清河军区勃海军区参谋长、副司令、司令员等职务,并参与指挥敌后抗日工作。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,袁也烈将军又投入到了解放战争中,并担任华野渤海纵队司令员、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并顺利解放了德州。这个时候,华野的最高指挥就是昔日的部下——粟裕。面对昔日的部下,今日的上级,袁也烈将军没有丝毫不满,对粟裕的命令毫无犹豫的执行。建国后,袁也烈将军但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、司令员、政治委员等职务,后来又担任了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,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。 在“文革”时期,有关部门在宣传南昌起义的时候,把林彪作为重点宣传对象,因为袁也烈也参加过南昌起义,就有人来向他征求意见。 在那种情况下,如果是一个机灵的人,肯定会把林彪大大地吹捧一番,但袁也烈却没那么“机灵”,很明确地说,林彪当时只是一个小连长,起到的作用远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大,甚至还毫无心机地说:“林彪那时很调皮,我经常批评他。” 可想而知,这样的话是不会受到表扬的,很快,袁也烈就遭到了批判。但袁也烈并没有屈服,而是借毛主席的《七律·到韶山》表达了自己的心情:“旧梦依稀咒逝川,问题三十二年前。大风吹起千层浪,一凭赤心话当年。” 1976年8月8日,在“文革”即将结束的前夕,袁也烈因病逝世,终年77岁。袁也烈将军也罢,林彪也好,粟裕也好,都是开国将帅中的名人,都为中华民族的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值得我们永远敬仰! |